新闻媒体
媒体报道

入世十年聚焦:台商助“昆山制造”登上世界舞台

时间:2014-08-11 13:22     点击:

内容摘要: 在江苏昆山,有台湾4000多家企业投资兴业,大陆九分之一的台资份额在这里云集升值,10万台胞在这里生活,人们称其为“大陆小台北”。“4000多家台企、今年1至9月新增投资额近30亿美元,数字背后说明台商对这个地区有信心,说明在这里有赢利”,昆山台商协会会长孙德聪如是说。

  中新社昆山12月11日电(黄莹) 在江苏昆山,有台湾4000多家企业投资兴业,大陆九分之一的台资份额在这里云集升值,10万台胞在这里生活,人们称其为“大陆小台北”。由此,昆山在台湾亦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4000多家台企、今年1至9月新增投资额近30亿美元,数字背后说明台商对这个地区有信心,说明在这里有赢利”,昆山台商协会会长孙德聪如是说。

  十大品牌油漆作为一名早期“登陆”投资的台商,孙德聪说,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但这步棋走对了。21世纪初两岸加入世贸组织,在世界各国纷纷投资中国的带动下,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活动形成高潮,特别是台资大企业开始投资大陆,包括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等。

  众所周知,长久以来,台企形成了“两头在外”的运营模式。随着“入世”,许多台企逐渐脱离单纯的纯代工模式,更深入地参与到国际产业链,产业分工格局开始从简单加工装配向研发设计、品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等高增值产业链环节延伸。于是,作为大陆台资密集地,“昆山制造”开始登上世界舞台。

  最早落户昆山的台企代表仁宝企业,最初进入时只是一家笔记本的生产工厂,如今已集研发、设计、生产等于一体,去年集团实现进出口总额占昆山市的31%,今

  年正积极拓展内销市场,按照总部集团模式,相继成立投资公司、研发中心,物流公司也正在规划中。从低附加值的代工模式转型为高技术含量的自主研发生产模式,已实现“根在昆山,拓展全世界”的转型。

  16年前落户昆山的圣美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也是依靠低附加值的代工生产来积蓄发展的“第一桶金”,如今通过9次增资扩产,已从一个注册资本250万美元、依靠代工立身的小企业,发展为投资总额达3.18亿美元的大公司。近年来,圣美公司将发展的视角转向研发生产,每年将超过3%的销售收入投入新产品开发,并赢得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领域优势,如公司新上的大尺寸液晶显示器项目,就是与合作伙伴夏普公司共同开发的,预计量产后每年会为公司增加1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

  “无论是两岸三通的启动,还是ECFA的签署,都推动了台商在两岸的重新布局,增加岛内母公司与大陆投资企业的整合,而大陆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的一系列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更为台商兴业建立了良好环境。”孙德聪认为,“昆台两地产业发展必将实现多元化的对接。两岸经贸开放,有利于台湾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给予厂商更大的经营空间,引领企业从一个开放的大陆市场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据悉,目前在昆台企的平均投资规模超过1200万美元,据台湾《远见》杂志发布的企业排名统计,台湾百强制造业企业有60多家在昆山投资兴办了近1

  00家企业。昆山台企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型材料等行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大陆乃至国际上重要的电子信息生产基地之一,昆山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产量分别占全球的二分之一和七分之一。台企带动昆山新显示、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迅猛发展,今年1至9月,昆山完成新兴产业产值1602亿元人民币,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8%。昆山台资企业建有各类研发机构100多家,每年投入研发经费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以上,全市56家省级外资研发机构中,台资企业研发机构占67.9%。与此同时,台企还带动内资企业发展,已拥有配套内资企业2424家,配套项目3417个,今年1至9月实现配套销售额超620亿元,实现了互惠双赢。

  “要做世界第一,先要做大陆第一”,已成为台商们的共识。他们扎根昆山,在这里工作、生活、学习,并为这座苏南县域小城增添了浓郁的台湾风情,各式台湾风味小吃店、料理店鳞次栉比,人来人往,续写着更多传奇。(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企划部)

友情链接:
南宝集团 | 南宝博客 | 网络声明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设计维护:博敏网络  版权所有:南宝树脂(中国)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1066742号